williamhill官网williamhill官网
重点学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团队建设 >> 重点学科 >> 正文
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药学
2021年04月03日 16:26 作者:admin 返回列表

一、学科简介

威廉希尔中文官方网站药学学科始建于1956年,是河南省最早设立的药学专业,先后于2010年、2015年获批药学一级硕士点和药物系统生物学二级博士点。根据ESI最新统计数据,药理学与毒理学(PHARMACOLOGY & TOXICOLOGY)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成为学校第6个进入ESI前1%的学科。药学团队建设,对威廉希尔中文官方网站“双一流”建设、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64年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以来在名誉经理刘昌孝院士的指导下,已形成与生物学、化学、材料学深度交叉融合的省一级重点学科,并在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疾病作用机制、创新药物剂型及新药开发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①提出了脑分级靶向仿生纳米药物新策略,相关成果发表在Adv. Mater., Cancer Lett.等期刊;②首次提出肿瘤多胺微环境概念,揭示了多胺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Mol. Cancer., Sci. Signal.等杂志,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③获批国家新药证书12个,凯宝压宁缓释片等新药已成为企业支柱产品,银杏酮酯滴丸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I类创新药EG017片的研制已进入II期临床。

截止2020年12月,本学科培养药学专业人才13000余人,研究生800余人,在河南省制药公司、医院、药品监督与管理部门占比超过50%,涌现出河南省卫健委主任阚全程教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中心王海学博士,河南省泰丰医药董事长徐攀峰等一大批优秀员工。

二、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做法

本学科积极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公司产品全过程、人才培养各环节、管理服务各方面,着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1.强力推进课程思政

借助综合性大学办学优势,多学科交叉融合,开设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学等通识课程。坚持立德树人,举办文理渗透的“明德医学讲堂”,邀请郭应禄、胡大一等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激励员工博学笃行,不懈求索。建设药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引导广老员工树立“学药为民”的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2.积极开展专业实践服务

强化实践育人理念,组织员工参加国家、河南省老员工创新创业计划、“创青春”全国老员工创业大赛、“挑战杯”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老员工药苑论坛等活动,鼓励员工进入教授团队或平台,着力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安全用药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使员工们真正体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3.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以教育部思政工作品牌活动和学校意识形态文化阵地建设项目——“寸草报春晖”主题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安全观教育,使员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该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包括寒假“五个一”活动、“感恩校园行”主题征文比赛、“感恩瞬间”摄影、DV 比赛、“寸草报春晖”感恩活动主题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员工识恩、知恩、报恩。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管理,建立相关监测、预警、处置机制。

4.创新激发党组织活力

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党员同志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学习积分先进个人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评比活动。邀请专家作专题报告、党史知识竞赛、赴药企实践参观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提高老师们的政治站位,把贯彻教育方针、贯彻“三全育人”转化为同志们立德树人的行动自觉。

5.不断加强思政队伍建设

学科立足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作风务实、爱岗敬业、敢于担当的思政干部队伍,在思政干部队伍中全面宣传贯彻“以德树人,三有二新”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建立以老带新的“传帮带”辅导员队伍,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学科目前有专职辅导员6名,兼职辅导员4名。疫情防控期间,选拔67名教师参与到网格化员工管理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学科方向与特色

1.药剂学

针对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创新药物剂型。依托河南省脑靶向生物纳米药物重点实验室,研发针对恶性脑胶质瘤和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的生物纳米药物。采用“一石二鸟”靶向递送新策略,增加药物血脑屏障透过性及病灶部位靶向性,提高脑部疾病的治疗效果。以“药辅合一”思想为指导,提出“治疗性药物载体”新概念;以天然活性物质为源头,构建“载-疗”一体纳米药物递释系统,实现肿瘤的多靶点协同治疗。成果发表在Adv. Mater., Sci. Adv., Int. J. Pharm.等期刊。

2.药理学

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与新药发现。在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首次提出多胺肿瘤微环境概念,揭示了多胺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获批河南省高校抗肿瘤药物药理科技团队。依托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提出“6Aβ15-TF嵌合疫苗免疫治疗AD”新策略,以及谷氨酸受体亚单位门控理论,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开发提供新途径。相关成果发表在Mol. Cancer., Sci. Signal.等杂志,被Nat. Rev. Cancer.等引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

3.药物化学

天然产物的药物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依托河南省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及“内源性生物活性分子研究”河南省创新团队,开展先导化合物合成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基于肿瘤对多胺的高度需求,提出以多胺修饰来提高药物抑制肿瘤迁移的设想。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化员工物学的方法和技术,系统开展构效关系研究,揭示“多胺-药物”缀合物具有显著抗肿瘤转移特性的多重靶向机制。成果发表在J. Med. Chem.、Eur. J. Med. Chem.等药物化学主流期刊上。

4.药物分析

药品质量控制新方法、新技术。针对中药多成分分析、药品生产过程控制与体内生物转化,进行体内分析方法、质量评价技术与模式研究。采用“一测多评”和近红外特征光谱等技术,建立河南省道地药材金银花、连翘及新药芪参胶囊、双黄连含片等质量标准,开展长春西汀、硫酸阿米卡星等注射液的在线动态质量监测与反馈控制等研究;进行I类创新药EG017片的研制(II期临床),阿托伐他汀钙片等仿制药开发,尼可地尔片等品种一致性评价。

5.生药学

河南省特色药用资源的利用与产品研发。依托河南省中药药效物质与创新药物研究创新型科技团队,参加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项目,负责河南药用资源普查工作。开展道地药材金银花、连翘、杜仲、菊花等药食物质基础研究,发现新化合物400多个,开发了杜仲、菊花系列产品,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相关成果发表在Mar. Drugs、Fitoterapia等期刊,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和2019世博会菊花衍生品优秀奖。

四、团队建设与发展目标

1.人才培养

(1)主要任务

本学科建立64年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公司产品体系,始终坚持“以员工为中心,员工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的教育理念,构建核心价值塑造、综合能力养成和多维知识探究“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创新、个性发展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强化“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

针对本科生,本学科坚持立德树人,转变“知识本位”的传统观念,强化员工能力培养,倡导“以员工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注重员工专业知识的夯实,支持员工参与学术科研的尝试,鼓励全员参与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对于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坚持特色,发扬优势,突出创新,走自己的路,探索团队式导师公司产品模式,从而起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指导效果,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推进研究生访学制度,支持员工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培养员工强烈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过程管理,完善质量监控,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精神。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健全质量评价长效机制,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探索适应创新人才成长的教学方法,鼓励员工进行探究式学习和独立思考,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与批判性思维。在培养过程中,本学科将着力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引导拔尖员工树立高远志向,选择以科学研究为生涯的人生目标。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各类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拓宽员工的学术视野。建立学术沙龙等学术交流平台,以院士、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核心,引导和带领拔尖员工积极进行学术交流和探索,激发拔尖员工的求知欲和创新潜质。

(2)具体目标

本科生考研率进一步提高,其中进入一流大学的比率不低于60%,硕士研究生获得省级或省级以上优硕学位论文3-5篇,博士生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2-5项,主持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2-3项。指导老员工科技创新等比赛,争取获得省级、校级奖励5-10项。获得省级或省级以上级精品课程1-3门。

2.科学研究

(1)主要任务

本学科以肿瘤治疗基础研究、创新药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天然活性成分研究及新药开发、生物制品和生物药物治疗、现代药物制剂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五个方向为突破口,按照“以人民健康为根本,市场需求为导向,自主创新为动力,平台建设为支撑,药物创制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确立以下科研任务:

综合运用现代药物研究的理念和技术,开展基于性质、结构以及机理的药物分子设计研究,通过将化学药物合成方法、手性药物合成与分离、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学科和技术融会贯通,寻找并合成具有活性的抗肿瘤药物分子,使本学科成为一个服务地方、服务产业、培养人才的具有独具优势和特色的药物研发平台。

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方法重点研究桂花、菊花、金银花、连翘等药材,对天然药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结构修饰及质量标准等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为天然药有效成分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发现新的靶点和新的先导化合物。

对肿瘤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应用现代生物学研究手段,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讨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机理,为中枢退行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标记物、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争取承担更多的国家级项目,并能在SCI一区文章数量上有重大突破。

发展新的高选择性的多胺靶向给药系统,增强“多胺-药物”缀合物与癌细胞的结合能力与其细胞毒活性;以不同性质的天然物质,如茄尼醇,透明质酸,两亲碳渣构筑环境敏感型及靶向给药载体,并借助载体材料的生物活性,构建多功能、具有药效协同作用的纳米药物载体;将天然产物有效部位制备成纳米新剂型,实现多药载药及低毒高效。

(2)具体目标

力争使药学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排名进入前50%,主持国家级、省级等科研项目10-15项,横向课题2-5项。加大现有专利申报以及专利的转化,力争五年内发明专利授权20-30项,其中2-3个项目实现产业化。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科学论文150-200篇,其中TOP期刊10-20篇。争取获批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3. 社会服务

(1)主要任务

大力发展基础研究产业化,深化与新乡佐今明药业集团、洛阳新春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三门峡广宇药业有限公司等制药企业的合作关系,力争在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疾病药物、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药物中开发出一批毒副作用小、药物有效性好、生产成本低的药物,提高合作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的深度合作。

(2)具体目标

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技术转让项目2-5个;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30~50人次/年,提升行业的整体员工素质;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5-10项;出版论著5-10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中药学